贵州百蚂蚁连锁店

  • 联系人:杨先生
  • 电话:0851-85760310
  • 邮件:445952832@qq.com
  • 手机:18083628879
  • 传真:0851-8576031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贵州大学,强哥要你已经要幸福!
新闻分类
新闻频道
贵州大学,强哥要你已经要幸福!
发布时间:2012-06-04        浏览次数:1196        返回列表

6月1日上午,在贵州大学干部大会上,老校长陈叔平和新校长郑强成为媒体关注的明星。

郑强的学生评价他,讲课犹如行云流水般柔软。郑强举行过多次演讲,其痛快淋漓、针砭时弊的演讲内容,受到众多网友推崇,被誉为“第一愤青教授”,是“浙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在接受专访时,和在主席台上的正襟危坐完全不一样的是,郑强手舞足蹈、表情丰富、妙语连珠。激动时,甚至会使劲拽一下暗红色的领带,仿佛领带束缚了他的发挥。

谈渊源:贵州有恩于浙大

记者:郑老师,学生们都叫您强哥。“老师”和“强哥”这两个称呼,您更喜欢哪一个?

郑强:强哥,当然是强哥。不过,我不是小强(笑)。(注:小强另一层意思是蟑螂)

记者:您刚吃过饭,脸色有点红润,是喝了酒吧,您酒量怎样?

郑强:是喝了点,我酒量一般。我的酒量虽然不行,但酒品却很好。我一般都是讲情感的,凡是关爱我的人和我敬仰的人,我都毫不犹豫地一定要喝。如果论茅台酒的量的话,我大概能喝二两;但是我对贵州人民的深情,对贵大孩子们的爱,是无量的。

老校长陈叔平(左)与新校长郑强(右)的手紧紧相握。

记者:您的粉丝非常多。刚才您拿出手机给我们看,上面有很多浙大学生发给您的短信,说舍不得您到贵州来。请问,您是心甘情愿来贵州吗?

郑强:我只说一句话:贵州要是不爱我,我要是不爱贵州,那我怎么会来贵州?贵州对我们有恩哪!网上有报道,听说我要来贵州,很多浙大的女教授女学生都掉热泪。我是对女性特别关爱,特别尊重她们。我今后要让贵大的男孩学会gentlemen(绅士),要尊重女孩、呵护女孩。

谈夫人:夫人相貌还可以

记者:您赞同学生谈恋爱吗?

郑强:原则上,我不鼓励。我讲过,爱情是需要责任的,特别是对于男人来说。年轻的时候,要发奋学习;等有了责任有了能力的时候再谈恋爱也不迟。

不过,我也不反对孩子们谈恋爱。有些妈妈说女儿神经病,去找什么帅哥,其实她是故意的,她年轻的时候就找帅的。有些爸爸骂儿子光喜欢美女,说漂亮管什么用,其实他年轻的时候尽看漂亮的。

记者:您年轻的时候也只看美女吗?您夫人漂亮吗?

郑强:(笑)我承认只看美女。我认为我夫人应该说长得还可以。

记者:刚才,您拿出手机时,是一个三星的手写机子,而且磨损得有些严重了。你不用时下流行的智能机,是节约吗?

郑强:不不不,在这方面,我是很土的,我不追潮流。我发愁的是,我现在是一个人来贵州,目前还没有住的地方,连衣服都没人洗,这怎么办呢(两手一摊,作无奈状)?

谈关爱:为一块钱早餐心酸

记者: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贵大学生也在“贵州大学贴吧”发帖说,期待您能给贵大带来改变。请问,您的“火”,准备如何烧?

郑强:给你说个故事。一次,我在贵大的食堂看到,有学生吃一块钱的早餐,就只有稀饭加咸菜。这个场景,让我十分心疼。孩子们想我改变什么,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来。

而我能做到的,就是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我郑强来了,就一定要让贵大的孩子有幸福感,在中国挺得住腰,走出去有脸面有尊严。让我们贵大的老师感觉到在贵大教书有幸福、在贵大育人有荣耀。这就是要求校长要守得住,要hold住啊。但至于怎么做,你们等着瞧吧(笑)。

陈叔平“告别演讲”——贵大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昨日上午的贵州大学干部大会上,在贵州大学辛勤耕耘十载的老校长陈叔平的一席深情款款的“告别演讲”让现场气氛格外温馨。

“告别演讲”虽然很简短,但却让人动容。言语间,陈叔平和往常一样的谦虚平和,语调语速依然透露出一股低调儒雅之气。讲到深情处,陈叔平缓缓地站起身来,深深地把腰弯成九十度,向大家深鞠一躬,现场掌声久久没有退去。

虽然看不清那时他的眼里是否已泛泪花,但我们已然对这位在贵州奉献耕耘十年的特别的“西部志愿者”充满敬意。下面就听听陈校长的部分“告别演讲”:

“省委的两个决定,我感到既欣慰又不安。欣慰的是,我的行政管理工作告一段落,有更加年轻优秀的同志来接替我,我可以回归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本行。不安的是对我的评价太高,难以担当。

我是2002年2月来到贵州大学工作的,到任时是寒冬季节,离任时是春夏之交欣欣向荣的时节。回顾这十年多时间,我感到无愧,也有遗憾。贵州大学志存高远,我们有信心,通过一代又一代贵大人的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

贵州与浙江大学及我插队务农的富阳一样,是我生活工作最长的一个地方。贵州与贵州大学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卸任校长职务,但我的心永远牵挂贵州,牵挂贵大。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的心永远和大家连在一起。但凡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时刻记住贵州大学责任重大,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条件与环境的不易,贵州大学的发展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郑强“就职演说”——一顿饭吃12盘折耳根

“我是怀着寻宗的虔诚和感恩的情怀,到贵州,到贵大的。浙大西迁办学7年,是贵州人民呵护并养育了颠沛流离的浙大师生;正是在贵州大地培育出了浙大‘东方剑桥’的美誉。浙大西迁办学的壮举震撼着我的心灵,贵州人民对浙大师生的养育之恩让我对贵州一直心怀感激!”在就职演说上,郑强夹杂着重庆口音的普通话,虽不特别标准,但却饱含深情。

郑强说,他与贵州这片热土有着特殊的缘分——他父亲当年随解放军杨勇、苏振华兵团进军西南时曾在贵州战斗,母亲也曾在贵州都匀学习和生活过。

而郑强本人在近10年来,受浙江大学委派,参与了贵州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的预评估工作,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参与申报和组织建设了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科学研究平台“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领衔贵大和贵州省的科技人员申报并获得了国家支撑项目研究课题。从2010年10月起至今,郑强还挂职担任了贵州科学院副院长。

“你知道吗,我一顿饭可以吃12盘折耳根。前天在来贵阳的飞机上,我还一直在惦记酸汤鱼和肠旺面。你说,我和贵州的感情深不深?”当郑强用贵阳话大声地说出“折耳根”、“酸汤鱼”、“肠旺面”这三个词时,还笑着问记者,“你说,我的贵阳话标不标准?”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机自职091班的黄敬同学在几个月前就听说郑强要来当校长,他盼望着能带来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及管理模式。“郑校长来了,我和同学们都很高兴。”黄敬说,他和同学都期盼,能有机会上郑强教授的课。

  郑强部分精彩语录

■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外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人类历史,实际就是一连串冲动。所以大家不要鄙视冲动,因为冲动都是可爱的。

■未来20年,中国人崇拜的将是知识而不是官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这个民族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但现在在中国有点钱的人,有点小权的人——哪怕是个科长,也可以照样把大学教授弄得没有尊严。这种貌似聪明的聪明,洋洋自得的市侩,是多么肤浅啊。

■日本为什么不谢罪?因为他们知道,日本人的尊严和历史最重要,相反其它亚洲的不满太没有分量,所以他们可以置之不理。

郑强简历

郑强,汉族,****,福建武夷山人,1960年9月出生,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四川大学(原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师,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国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预备学校学员,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客座研究员,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师,先后任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兼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

           2007年6月至今任副教务长,

           2008年7月至今兼任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求是学院院长。

           2009年2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2012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

浙江省第九届、十届政协委员。

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材料学部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等。

(据贵州大学官方网站)

⊙相关链接

浙大和贵州的渊源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贵州。在中国著名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校长领导下,浙江大学筚路蓝缕历经艰辛,崛起成为当时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几所著名大学之一。

各类人才大量进入贵州后,为贵州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改变了贵州封闭落后的状态,对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国立贵州大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条件。

大量学校内迁和大批知识分子流入贵州,使贵州群英荟萃,人才鼎盛,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达数百人,为贵州设立一所综合大学准备了师资条件。于是,在浙大教授的帮助之下,贵州大学建立。



来源:金黔在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