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尊维尼服饰有限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问题服装同比暴增3倍多
新闻中心
问题服装同比暴增3倍多
发布时间:2012-08-13        浏览次数:708        返回列表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迫于成本压力而“偷工减料”的问题服装事故愈演愈烈。在二三线城市纷纷曝出大范围服装质检缺陷后,问题服装延伸至市场规范成熟度更高的一线城市,不少行业领军品牌也纷纷涉案。

  65家品牌在列


  来自北京的最新消息显示,问题服装已大范围涌进国内市场准入门槛最高的一线城市。在北京,一大批有质量缺陷、偷工减料的服装及品牌近日被查出。


  根据北京市工商局7月对外发布的市场流通服装抽检结果显示,北京市场中竟有65种服装被查不合格,远远超过去年7月同期的20种服装产品被查出不合格。其中,包括真维斯、七匹狼等行业领军品牌都纷纷在列。


  这65种不合格服装由65个不同品牌“制造”,区别于以往质量事故频出于批发、地摊市场。这些品牌在市场中均有一定影响力,他们的零售终端大多为正规商场及大型专卖店。跟2009年7月在列品牌相比,今年在列品牌明显更具知名度,众多大品牌在列也是去年同期不曾有的。


  由此,这样大规模的具有相当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涉案,使得国内服装质量水准遭受质疑,同时也表明服装质量问题的严重性,一线城市都无法“幸免”,且行业领军大牌都纷纷在列表明眼下的服装质量缺陷已逐步成为一个全行业的问题。


  无独有偶,在北京工商局公布2010年7月流通领域服装抽检结果之际,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消费投诉情况分析,该报告进一步印证了国内服装产品眼下所出现的质量困局。根据消费投诉分析,全国服装鞋帽商品的投诉共有26962件,尽管在投诉总量上相比往年有所减少,然而,在投诉比例上,服装鞋帽商品却从2009年的第二位成功实现“登顶”。


  “货不对价”成最大质量问题


  对于服装质量问题的大规模爆发,目前,业界有分析认为,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及棉花等原材料价格被炒高后所“直接”造成的恶果。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的缩水造成国内企业议价能力的减弱,不少企业不得不通过压缩成本、减少工艺工序来谋求利润及生存空间,而原材料价格及用工成本的上涨等,则进一步为企业的“偷工减料”提供了“理由”。


  这点在北京市场中得到充分体现。


  根据北京工商局对服装产品的抽检结果,65种不合格服装产品中,包括七匹狼的一款产品在内,共有43个品牌被查出成分含量不对,成分不对成为最大质量问题。


  由于原料的成分含量是商品材质的说明,成分含量是强制性标准考核的内容,也是商品是否“货真价实”主要内容。该检验项目的大范围不合格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可能压缩采购成本,通过采购更便宜的原材料来顶替标牌上的昂贵面料,“偷梁换柱”般地降低生产成本,牟取利润。


  而排名第二位的质量问题,是染色牢固的质量问题,共有33个品牌涉案,其中,真维斯继去年9月北京市工商局的抽检中有产品涉案后,再度上榜。


  通常,染色牢固是服装工艺水准的最直接展现,出现此类问题,往往是企业有意降低工艺成本、管理疏忽、减少工艺流程所造成的。


  因此,成分含量、色牢固质量问题都属于服装质量“硬伤”,不像标识出错那样,可以以各种理由推脱,成分含量、色牢固质量问题大多情况下是因为企业“偷工减料”所致。